据深圳车站相关负责人介绍,节后客流返程较为集中,探亲、务工、旅游等多股客流叠加。铁路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调配运力资源,科学制定“夜间高铁+接驳服务”组合方案。数据显示,2月3日深圳北站开行夜间高铁80余列,有效解决了近8万人次的返程需求。
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,珠三角如何在新一年找准定位、勇挑重担,成为各界关注焦点。南方日报记者从多市陆续出炉的市委全会报告中,拼出珠三角挑重担、啃硬骨头的“施工图”。
春节假期进入尾声,粤东小城揭阳依然人流如织。“之前只知道汕头和潮州,没想到揭阳也很好玩。”正月初六,来自陕西的游客王先生正与家人一起在揭阳古城的城隍庙参观游览,对当地的非遗文创品与美食印象深刻。
岭南春来早,奋楫正当时。2月5日,农历正月初八,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广州召开,围绕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”主题,汇聚党委政府、行业专家、企业家代表等各方力量,共谋高质量发展。这也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,通过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,擂起催征鼓、吹响冲锋号,动员全省上下敢为人先、勇立潮头,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、续写“春天的故事”。
本报北京2月3日电 (记者罗珊珊)2024年,我国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,规模再创历史新高。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75238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。其中,出口31755.6亿元,增长18.2%;进口43482.4亿元,增长11.8%。
据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介绍,预计2月2日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1932万人次。其中,铁路客运量1450万人次,公路人员流动量30102万人次(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27212万人次、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890万人次),水路客运量138万人次,民航客运量242万人次。
“快看快看,开始了!”大年初二晚8时整,随着一组烟花弹照亮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空,停留在维港西侧水面的一艘游船沸腾了。在导游刘永足的引导下,等候多时的游客们涌向船头,用手机定格下烟花盛放的浪漫瞬间,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非遗的传承与应用,既要“守得住”,还要“更新鲜”。一地有一地的历史,一域有一域的文化,通过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,让带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技艺诉说新的故事,往往可以实现“形式很新颖、效果很惊艳”。
港珠澳大桥“一桥连三地”,持续带热粤港澳大湾区春节“跨境游”。据边检部门统计,1月28日(除夕)至1月31日(正月初三)期间,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超45.4万人次,车流超6.9万辆次,较去年春节假期同期分别增加22%和32%;其中,1月31日出入境客流达15.6万人次,刷新大桥开通以来单日新高。其中,港澳游客占口岸总客流超六成。
丰衣足食、安居乐业,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朴素的追求和愿望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: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。”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”确定为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。
在山清水秀的和美乡村间体验“诗和远方”,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春节旅居的主要方式。正是抓住这样的机遇,这几年后兰村将茶叶种植和特色民宿作为主产业,探索出一条以特色民宿品牌为引领的旅游发展新路径,引导村民盘活闲置民房,培育了“书野家”“疯子的店”等一批“网红”精品民宿,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化、差异化道路。
新春的广州年味十足,城内多处“花海”的处处芳踪,更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。多种花卉为广州新年带来色彩斑斓的喜庆气氛,展现花城广州的生机活力! 要数花卉数量最多的“花海”,非白云山云台花园郁金香花海莫属,12万株郁金香在这里绚丽绽放。据悉,云台花园的郁金香品种多达20多个,多个新品种首次在国内展出,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