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4日,记者了解到,春节期间,临潼区华清宫景区非遗元素的国潮游园会热闹非凡。舞龙舞狮、变脸喷火等传统技艺轮番上演,让游客近距离领略非遗技艺的博大精深。现场武术表演、杂技展示吸引很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,拍照留念。 川剧演员正在表演变脸。
今年67岁的王安学,从20岁起就沿袭祖辈传下来的手工扎灯笼手艺,逢年过节做灯笼,他已坚持40多年。“按分工,他主要做靡子及收尾的活,我负责编织,快的时候一天最多能做25个成品灯笼。”王安学的妻子王粉团说。 在传承中创新,近年来,手艺人们在传统“星星灯”“火轱辘”的基础上,又创新推出大号和特大号竹编灯笼,在城乡各处凝聚节日喜庆氛围。一片竹林,一把篾刀,手艺人们用心编织着“年”的模样,也让非遗竹编灯笼 ...
2月5日,西安市教育局发布的《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明确,2025年春季学期起,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,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,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。
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,西安再次火爆出圈,“西”引力拉满。记者了解到,春节期间人民日报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“西安年”文旅活动百余次,世界人文之都魅力充分彰显。 大唐芙蓉园灯会点亮古城夜色。(记者 尚洪涛 摄) 镜头聚焦 央媒轮番报道 ...
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,西安再次火爆出圈,“西”引力拉满。记者了解到,春节期间人民日报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报道“西安年”文旅活动百余次,世界人文之都魅力充分彰显。 大唐芙蓉园灯会点亮古城夜色。(记者 尚洪涛 摄) 镜头聚焦 央媒轮番报道 ...
2024年12月4日,“春节——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”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将会成为申遗成功后第一个春节。每一个中国人,都是春节文化的传承者。春节对于我们来说,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,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。   春节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,春节的盛大、热闹,凝结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共鸣,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 ...
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、内容最为丰富、参与人数最多、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中华大地上最具“仪式感”的节日。 随着春节临近,年味愈发浓厚,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北塘新村的“村晚”,村民带“艺”登台,盐池说书、盐池道情等乡味浓厚的节目依次亮相;浙江金华市武义县迎来特殊的“村晚”,台上,村民们穿上戏服、画上彩妆,为现场观众带来《婺韵芬芳》《打金枝》等经典戏曲剧目……热闹欢畅之中,映射出一个个活力满满、 ...
“西安警察真棒,如果不是你们热情帮助,我们还不知道孩子走丢了,谢谢你们!”春节假期,从甘肃来西安旅游的张女士见到儿子后,激动地对民警曹金生、宋文莉道谢。 2月3日下午,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户政管理大队民辅警在钟楼转盘人行道执勤,有序疏导过往游客群众,并不时提醒大家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财物、看管好同行的老人和孩子。 17时30分许,一名保安员领着一个流着眼泪的八九岁男孩,找到了正在执勤的“中国好人”、全 ...
农历腊月二十七,年味越来越浓。1月26日下午,在西安市未央区未央湖街道馨和居一户廉租房里欢声笑语,暖意融融。 “你们 ...
交年换新岁,风雪润长安。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,城门换了春联,灯笼映红古巷,我们的城市已是年味儿满满。一场如约而至的瑞雪,欢快地迎接着乙巳蛇年,朋友圈的晒图大赛,成了“西安年·最中国”的活广告,呼唤着大家“快来,这里最出片”! 西安最出片 ...
春节临近,不少人忙着置办年货。农历小年当天,在蓝田县焦岱集市入口处,有个摊点格外引人注意。走近一看才知道,这是蓝田县司法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年前的法治宣传。 “大爷咋没戴头盔?这么冷的天也没戴手套?”在路边,蓝田县司法局两位工作人员 ...
过去一年,西安迎来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新地标,它们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风貌,更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。城东,中亚公园、长安云、长安乐、长安书院;城西,赳赳大秦剧院;城南,万象城生命之树;城北,陕历博秦汉馆、港盛大桥以及西安咸阳 ...